財經365(www.671826.tw)12月11日訊:近日,泡泡瑪特將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,代碼9992.HK。
在剛剛過去的12月10日,泡泡瑪特的身價仿佛坐上了過山車。暗盤交易市場成交價格漲幅超過100%,最高觸及79.25港元/股;富途的暗盤交易市場更是達到81港元/股。收盤時,泡泡瑪特的暗盤價格來到79.25港元,較招股價38.5港元漲105.84%。每手200股,不計手續費,賺8150港元。這意味著泡泡瑪特市值沖破1000億港元。
買小浣熊干脆面的年輕人長大了,不再收集水滸卡,轉為買盲盒這種心態可以理解。只是投資人們唯恐被時代拋下般的買盲盒公司的股票,就不怕盒子拆開之后,里面是“泡沫”瑪特嗎?
說起來有些不可思議,泡泡瑪特最初成立時的野心比現在還大。當初它想成為的是一家承載了各種潮流產品的連鎖雜貨店。
2010年11月17日,泡泡瑪特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開了第一家實體店,確定了“像超市一樣售賣潮流產品”的模式。其創始人王寧參考了日本知名雜貨零售商場“LOFT”和香港時尚超市“LOG-ON”的概念,主要在店內銷售化妝品、服裝、文具、飾品等各種潮流周邊產品。
意識前衛,但現實骨感。
當時中國的線下零售業還不能接受一家潮流時尚店,即使這家店開在北京中關村也不行。以下一段文字節選自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早年間口述的一篇采訪稿。創業的頭兩年非常艱難,一直在虧損,所幸虧損數額不大,盈虧基本打平。然而,每隔兩個月就需要再借幾萬塊錢填進去,現金流極不穩定。2011年的時候,所有人都還看不到希望。2011年元旦的前夜,我們一幫人去世貿天階數秒跨年。他們問我,“新的一年什么愿望?”我說,“新的一年就想再開三家店。”結果,2011年我們一家店都沒開成,還有兩位成員離開。
幾個年輕人,滿懷理想,湊錢開了一家店。結果理想沒實現,在創業路上走著走著人卻散了。就這么磕磕絆絆的,王寧走到了2011年年底。因為有人提出加盟,他一度感覺看到了曙光。因為“做加盟店的生意可以一下子賣出十幾萬的貨”!
如果沒有后來遇到他的天使投資人,或許就沒有今天的“盲盒大牌”泡泡瑪特了。
按照其天使投資人麥剛所說,他們的第一次見面時間為2012年8月。在這一次見面后大約五天,2012年8月10日,他向泡泡瑪特投資了200萬元。
這是泡泡瑪特的第一次機遇。這一年,拿到融資的泡泡瑪特新開了3家店。
很快,泡泡瑪特迎來了它的第二次機遇。
2015年,已經開了20多家店引進了一個來自日本的Sonny Angel系列潮流玩具產品。出乎意料,Sonny Angel的引入為帶來了爆發式的增長,復購率極高。在那幾年,泡泡瑪特代理的Sonny Angel占這款產品在整個中國銷售額的50%以上。同時Sonny Angel系列的潮流玩具每年為泡泡瑪特貢獻了3000至4000萬人民幣的銷售額,占其銷售額的30%左右。
這只是導火線,真正改變了泡泡瑪特命運的是由此而轉變的業務模式。
通過調研,王寧團隊發現,Sonny Angel契合了消費者“收集”的心理需求,收集可以給人帶來滿足感。而年輕消費者既有收集的需求,也喜歡買玩具,那么就制造讓年輕消費者可以收集的玩具。
就這樣,泡泡瑪特走上了簽約IP設計師轉型潮玩、引入盲盒玩法的道路。2016年4月,泡泡瑪特與香港Kennyswork Company Limited就“Molly”品牌形象達成戰略合作,成為該形象的全球重要戰略合作伙伴。
左為Molly之父王信民
隨后,2017年到來。這一年是泡泡瑪特的另一個關鍵之年。
2017年1月25日,泡泡瑪特登陸新三板。
2017年,泡泡瑪特推出自助銷售終端設備機器人商店。
2017年,泡泡瑪特舉辦內地首個大型潮流玩具展會—— 舉辦北京國際潮流玩具展。
這三件事有著不同卻重要的含義。
第一件事意味著融資渠道的拓寬;
第二件事意味著盲盒已經成為了一件不需要推銷,擺在自動售貨機里就有人買的產品;
第三件事意味著中國內地潮流玩具文化圈逐漸形成。
在三者的加持下,2017年泡泡瑪特首次營收破億,達到1.58億元;首次利潤為正,凈利潤156萬元。
后面的故事有些普通。盲盒席卷了大江南北,各種各樣的小娃娃擺進了無數人的書柜床頭。2017年至2019年,泡泡瑪特的營收從1.58億元增長至了16.83億元。這期間公司的凈利潤也從156萬元增至了4.51億元,兩年時間,凈利潤激增近300倍。今年上半年,在疫情的影響下,泡泡瑪特營收約8.18億元,同比增長50%。
去年4月2日,泡泡瑪特以20億市值終止股票掛牌。有人猜測是在A股市場轉板困難,且市值過低,要轉戰其它市場。去年8月6日,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,所有企業股東及自然人股東全部退出,由PopMart(HongKong)HoldingLimited出任唯一投資人,王寧仍繼續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,企業類型也由臺港澳與境內合資企業變為臺港澳法人獨資企業。現在,泡泡瑪特終于帶著它“千億身家”的金字招牌,來到了港股。
但所有的風口都隱藏著“可能翅膀不夠硬”的風險,泡泡瑪特也不例外。它招股說明書中用42頁寫明風險因素也說明了這一點。
盲盒這個效果放大器到功效能持續多久?沒有永遠紅火的IP,自有IP不紅了怎么辦?IP授權模式下,IP方坐地起價怎么辦?名創優品在做盲盒、吾皇萬歲等部分IP方在做盲盒、博物館都開始做盲盒周邊了,后來者在追趕不斷,市場的蛋糕還夠分嗎?
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,2019年,中國潮玩零售市場有數百名參與者,而在日韓等亞洲國家,這個體量已達上千家,這意味著國內潮玩零售市場未來將迎來更多的參與者。而在當前的這些參與者中,TOP5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8.5%、7.7%、3.3%、1.7%及1.6%。盡管泡泡瑪特位列第一,但無論市場份額還是公司運營的IP規模,泡泡瑪特都未與其他競爭方真正拉開差距。
除此之外,泡泡瑪特旗下的IP主要分為自有、獨家和非獨家IP三類,獨家和非獨家IP占了9成以上,在運營的93個IP中,僅有12個為自有IP。而自有IP加起來僅占了營收的34%,這意味著,泡泡瑪特收入來源的大頭,還是來自于獨家授權IP和非獨家授權IP,而非自主研發IP。IP還不足以成為泡泡瑪特的護城河。
那么,市場空間夠大嗎?
泡泡瑪特的門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,北京、上海的門店數量超過100家,基本還沒有展開布點的三四線城市,究竟是未來的增量市場還是對品牌不敏感的市場呢?
造更新奇的IP也好,制作更令人眼前一亮的玩具形態也罷。懷抱“千億市值”招牌的泡泡瑪特,想要避免成為“泡沫”瑪特的命運,需要給更多人購買盲盒的理由。 更多資訊,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!